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就一个维度世界来说,对平直规律的某维度世界进行破坏,分为两种。

1.扭曲:以三维世界为例,扭曲三维空间是在同维度下进行的空间密度的扭曲。例如大质量星体对周围空间造成的扭曲属于密度上的。但无论怎么扭曲,周围的空间仍然是三维的不会变。

对三维空间扭曲,分为压缩空间和抻直空间。黑洞的奇点属于过分压缩的空间,密度无限大。而如果无限抻直空间,将空间密度降为无限小,那么会造成空间撕裂。(虫洞的技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之前有提到)

2.折曲:以之前提到的二维球为例。将二维平面世界进行第三个维度上的折曲,使其变成一个环形球体,尽管球面仍是由二维平面组成,但整个世界已经具备了第三个维度的性质,因此二维球世界整体不算是一个标准的纯二维世界,叫2.5维世界比较合理。

关于技术的应用:

曲率引擎属于纯空间扭曲的应用,技术层次较低级。

而虫洞技术属于空间折曲+空间扭曲:首先将三维空间两点对折,如果想折叠空间,那必须建立在第四维维度轴方向上的扭曲,因此三维空间折曲需要对四维有足够认识和一定掌控力。当折曲了空间两点后,还需要击穿自己位置的空间,以便跃迁到另一个这曲面,这点上面有说。而击穿空间需要对空间进行抻直至撕裂,这点属于三维空间扭曲的极端应用。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2# 君莫笑


    看他的教程就是脑子学的比手快……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本帖最后由 混子曰 于 2019-7-19 17:01 编辑

第五章   另一端



将视线拉回蓝色空间号的人类世界这里。

经过了上一次的强相互水滴计划失败后,少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

水滴尽管利用强相互作用力紧密连接了原子,但是原子之内的密度还不够大。

“也许中子星那样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少傅建议道。

“嗯,也许可行。我们可以设法将电子压入质子,组成完全由中子制成的材料。然后再将中子利用强相互作用力连接起来。这样从里到外就都足够坚固了!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制造中子材料?那可是大质量恒星引力下坍塌的产物啊!”巴卡洛夫问道。

“这好办,这都不是事。”在一旁的托马斯回道:“有了引力子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引力子的排列角度来修改重力常量G。将其数值无限放大。这样即便我们没有足够的质量,也可以模拟出强大的引力场来压缩原子核!”

“是,这个解决了,那你们又打算如何解决中子衰变的问题呢?一旦当中子脱离了引力场环境,那么中子将会再次分裂。”巴卡洛夫再次提出疑问。

少傅拍了拍巴卡洛夫的肩膀:“我说你就不能发散一下思维吗?有了引力子,还有什么是办不了的?既然我们可以利用引力子平衡掉电磁力的作用,为什么就不能照葫芦画瓢,再用引力子平衡掉弱相互作用力,这样不就不用担心中子衰变的问题了!”

巴卡洛夫如醍醐灌顶,不禁伸出了大拇指。

看来这就是巴卡洛夫自己终究只能是个工程师,而成不了像少傅那样的物理学家的原因。

中子强相互作用探测器再次投入了生产。

很快,不到1个双星年的时间,中子强互水滴就被制造了出来。

这次,利用中子强互水滴探测显得谨慎了许多。

水滴没有贸然进入虫洞内部,而是仔仔细细的进行测量。

很快,人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当水滴进入浅层虫洞内部时,各个地方所受到的空间撕扯力是不同的。

围绕着虫洞外圈的撕扯力较小,完全在中子水滴的可承受范围内。

而上次的水滴失败的原因就是,水滴进入虫洞后一猛子扎入了中心地区,那里恰是撕扯力最大的地方。

现在如果中子水滴沿着外围向内部滑去,也许可以幸免。

水滴的这次探测究竟会不会成功呢?水滴又会在虫洞中找到什么新的发现呢?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水滴沿着边缘一路滑向虫洞的深处。

随着水滴越落越深,一股巨大的吸力牵引着水滴向深处跌落。周围扭曲的星团图像在水滴身边炫目的掠过。

由于强大的吸引力的作用,水滴向内部跌落的速度在极速的加快,周围的影像在加速从两侧飞过。

大概水滴在虫洞内飞行了10分钟后,周围的图像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于虫洞技术需要打破入口处的空间来跃迁到目的地,因此在虫洞内部存在一片虚无之地,在虚无之地内,光子无法以物质的形式存在。

但是光子仍然可以穿过虚无之地,因为在少傅所完善的超弦理论模型下,宇宙中有三种物质可以化为纯能量的形式存在于虚无之地中------光子、引力子、中微子,同时这三种物质也可以穿透膜宇宙到达其他的领域。

但是如果光子可以穿透膜宇宙,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观测到来自其他未知领域的影像,这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原本周围的星团图像只是虫洞的另一侧的少量光子误入虫洞并穿过后,在入口空间形成的映射,现在图像全然消失,可能的解释是水滴已经离开了自己原本的空间,此时它正在越过被撕裂的虚无之地(空间密度无限接近于0的超级空无地带)。

由于普通物质必须依托空间而存在,因此水滴可以在虚无地带前行,可能是虫洞智能自动检测到了正在跃迁的物体,设置了一片微空间包裹在水滴周围,然后推动水滴周围的微空间来帮助它越过虚无之地。

由于虚无地带几乎不存在空间,因此水滴并不是以前进飞行的形式来穿越。

更准确的来说是一种密度对焦。智能虫洞技术通过不断调整包裹在水滴周围的微空间的密度来使其达到和目的地地区空间的密度一致。

当然空间的密度也是在不断波动着的,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掠过某处空间,或者有能量在空间内释放都会导致空间的密度变化,进而出现空间震荡波。

空间的震荡波动会在整个三维大膜上传导。

当水滴微空间周围的震荡波频率与目的地一致,那么水滴就可以沿着三维大膜上的波动曲线滑进目的地空间。

因此如果想将两处空间的密度对焦一直,需要在某个时间点准确预测到下一个普朗克时间点,目的地空间的准确密度分部。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虫洞智能大概尝试了2分钟,便将微空间的波动调节同目的地空间波动一致。一瞬间,周围的虚无褪去,璀璨的星河出现在了水滴周围。

由以上过程可见,虫洞技术并不是单单连接两个三维空间点组成通道这么简单的事情,他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来帮助物体进行跃迁。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目前水滴置身于一个未知地带。

由于没有明显的标志物,因此没办法判断所在位置,更不知道水滴穿过虫洞究竟跃迁了多远。

周围的璀璨星辰炫目耀眼,比起人类所在的银河系边缘的位置,周遭环境显得越发明亮。

也许水滴目前在某个星系的靠近中心的位置。

此时,虫洞的出口和入口相似,都是一个七彩绚烂的球体,静静地的坐落在水滴身后。

这一次虫洞之旅就这样结束了,根据过程中观测到的想象,少傅和托马斯可以依此来完善很多物理理论上的知识。

由于人类并没有掌握三体人的抵消惯性,锐角转向技术,因此水滴不得不绕一个大圈子以便再转回到虫洞的地方。

就在水滴开始进行转向的时候,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一条细细的红线渐渐出现,红线连接着虫洞的中心,并一直射向离水滴最近的一个星系那里。

水滴费了好大的劲,终于靠近了红线的位置。

红线的光亮不是很强,看起来有点像小孩子玩的激光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激光。

就水滴的探测能力,人类无法得知红线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水滴就静静地飘在红线旁边。

在遥远的蓝色空间号内的少傅和托马斯互相看了看,根据水滴传回的信息,红线一直指向远方的一个未知星系。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侧的巴卡洛夫问道。

“不清楚,不过这个红线看起来像是一个路标,指向那个星系。”少傅说道。

“那既然如此,我们就沿着红线的指示方向飞过去。”

少傅推了推眼镜,一道白光划过镜面:“真相只有一个。”说着少傅伸出了食指指向那个星系。

“啊,你知道凶手是谁了?啊呸,我是说,你知道这个红线是干嘛的了?”

少傅轻咳了一声:“我不知道,不过要了解真相,只有飞到那个星系里去。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虫洞似乎是为了我们而设置的。而我们派探测器穿过虫洞也是被安排好的,制造虫洞的它就是想引诱我们去到那个星系去。”

“会不会有危险。。。”巴卡洛夫警惕地问道。

“应该不会,以他们制造虫洞的技术来看,这种文明想清理我们轻而易举,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它们一定有其他的目的。”

就这样,带着众人的疑惑,水滴沿着红线指示的方向,朝着那个最近的星系高速飞去。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小水滴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接近了星系的外围。

整个星系有一颗恒星,外围只有一颗巨大的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

行星自转较快,而公转显得较慢。

通过基本的对于星系的图像分析,众人发现了一些反常的事情。

行星的体积很大,大概是木星的1.5倍,而根据牛顿--开普勒公式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却只有地球的1/10的,这就意味着那颗行星很可能中间是中空的。然而这并不符合自然行星的形成规律。

除此之外,恒星看起来也不是很正常,这颗恒星泛着十分耀眼的淡紫色光芒,而中心是蓝色的。仅仅通过颜色来看,无法把它将人类已知的任何一种恒星联系起来。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颗恒星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如果从一个角度望去,中心的颜色和外围不同,那这个恒星理论上不应该是呈球状的。

了解到这些反常后,水滴继续向中心飞去,红线的一端结束在了那颗唯一的行星表面上。

再次接近了一些后,水滴可以仔细的看到行星的相貌了。

行星表面泛着淡绿色的光芒,如同一块清澈的翡翠一样,上面可以依稀看到一些密密麻麻的非自然形体。这似乎可以表明行星上有智慧文明存在的迹象。

水滴继续往前,终于接近到了离行星大约一万公里的位置,此时巨大的星体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面积。

离这颗行星越近,这块清澈的翡翠就显得越发透亮。

行星表面覆盖着大片的高矮不一的疑似建筑群的东西。

如果再仔细看来,又似乎如同一块大的电路板,在这块电路板上,有的地方泛着忽明忽暗的光点,有的地方光线穿来穿去。

当换了一个角度后,终于可以看清恒星的具体结构了。

很吓人!

因为这个直径大约是太阳的2000倍的巨大天体根本不是一颗通俗意义上的恒星。

星体不是球状的,而是呈一个圆环状的物体。

中心有一个和太阳大小的蓝色光球,而一圈淡紫色的巨大光环笼罩在蓝色光球的周围。

整个圆环一眼望不到头。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本帖最后由 混子曰 于 2019-7-23 10:36 编辑

事已至此,水滴继续硬着头皮向行星表面飞去,越接近地面,越可以清晰的发现,那淡绿色的建筑群都是一座座摩天大厦。而在大楼之间,却看不到生命的迹象,只是一缕缕光线滑来滑去。

沿着红线的指示,水滴飞到了一栋看起来很高的建筑里。由于这颗行星没有大气,因此建筑物也无法体现出高耸入云的雄壮感。

这栋最高的建筑物大约有上千米,整体是圆锥形,红线结束在建筑物的塔尖部分。

当水滴终于飞到建筑物顶端时,可以发现塔尖是一个平台,面积约1平方公里。

站在塔顶向下望去,圆锥建筑物斜率很大,向下宽阔的延伸出去。

极目远视,可以看清楚整个城市的全貌。

但是很奇怪,仍然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只是一缕缕光线在城市的街道间穿来穿去。

水滴将一切大饱眼福后,欲离开的时候,突然一道光自天上极速划下。

最终停留在了塔顶。

这缕光渐渐化成一团光球,而后不断变换着造型。

经过一遍遍变形后,光球最终演变成了一个近似人体轮廓的光团。

光团慢慢地伸出了一只手。

接着,这只手做出了人类握手的动作,五指攥紧上下摆动了三下。

接着人形的光团开始变的模糊起来,并不断解体。

最终光团组成了几个人类的文字飘在半空中。

这是一句问候语,醒目而振奋。

“欢迎拜访M22星系的光之国度”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9# 君莫笑


    历史……满分真的是大佬了  话说混子好像好久没发历史了,,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