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混子曰 于 2019-7-19 16:59 编辑

第二章   大开发



"生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元首冷不丁的冒出一句来。

“您这是什么意思?”

“恒星纵然有坍塌的一天。宇宙最终将在二维打击下毁灭。我们这样的拼尽全力,也不过是在宇宙纪元的上面将我们的文明延续一瞬间而已。这样的意义是什么?”

“元首,请您千万不要这样说!”总司令忙道,“您这样消极的态度很可能对整个舰群造成影响。”

“唉。。。。”元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暗暗地叹息。

科学官简单估测了下情况。在之前的毁灭战役中,舰群损失了50%的战斗舰,25%的资源舰。

这意味着,现有的燃料和资源将可以更长时间的维持剩下的舰群的给养。但是坏处是舰群的战斗力大大下降。

“怎么办,听您一句话了!”总司令说道。

元首陷入了沉思。

金牛座β星已经失去了希望,这100年来的航行打了水漂。为了以后三体的命运,不得不详细的规划一下了。

三体舰队可以继续这样航行,选择成为宇宙中的游牧文明。

但是稳定的生活环境的意愿根深蒂固在每一个三体人的脑海里。

没有人愿意在这险恶的宇宙中永远流浪,谁都希望找到一颗适宜的星球,然后永远的定居下来。

元首突然对科学官问道:”在你看来,制造二维球,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有没有可能实现?“

科学官毫不犹豫的回道:”不可能!“

”那100年后呢?“

科学官摇了摇头。

”那200年后呢?“

科学官摇了摇头。

”那1000年后?“

科学官依然摇了摇头:”不同于居住在母星上。星舰内部的科研环境有限。再加上我们目前人口数量极少。您是知道的,我们每个三体个体的智商不高。是靠大量脑力链接,进行云端思考。才可能进行快速的科研。如今我们人口数量太少,想进行快速的科技突破很难!“

”唉,“元首叹息道:”如果我们具有地球人那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好了。说起来,我还有些还念我们的老对手了!“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三体舰队再次踏上了迷茫的远征。

。。。。。。。。

在距离地球348光年外的DX7746星系。

这里是几百年前叛逃的人类星舰,蓝色空间号建立的一个文明世界。

这个星系有两颗质量接近于太阳的黄矮星,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双星结构。

周围有三颗行星围绕两颗恒星的质心运转。

三颗行星距离恒星较远,没能形成稳定的以岩石和金属构成的类地行星结构。三颗行星均为气态类木行星。

最内侧的一颗行星拥有十颗质量接近于地球的卫星。人类就生活在其中的一颗卫星之上。

在卫星的世界里,具有三种昼夜分别。

当两颗恒星同时可以照耀到卫星时,便称为天。当行星挡住了一颗恒星,只有一颗恒星可以照到卫星时,天色会稍微暗淡一些,便称为昏。当两颗恒星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同时行星又挡住了两颗恒星时,便为夜。

还有一点特殊的是,有的时候,卫星可能一面接收到来自一颗恒星的光线辐射,而另一面受到另一颗恒星照耀,因此可能出现全球均为天或均为夜的情况。

人类大约已经在这里生活了百年之久,依靠一些简易的工具建立了一些基地。

但根据乐观估计,如果想彻底改造卫星环境,使其成为像地球一样的宜居星球,尚需千年之久。

不过好在,不大不小的潮汐力,使得卫星既不会天天发生火山喷发,也不会由于没有地壳运动而失去二氧化碳气体的喷发。卫星具有浓度和成分接近于地球的大气结构。

至于为什么蓝色空间号的人类选择了这个星系居住,当然是有更重要的原因的。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大约在121年前,蓝色空间号正在目标距离太阳系357光年外的一颗恒星进发。

据初步观测,那颗编号为DX7748号的恒星拥有和太阳系极为接近的构造。这个星系拥有大约以太阳系为中心500光年半径范围内唯一一颗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当时蓝色空间号上的科学家刚刚突破了曲率引擎的理论和图纸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时找到一颗差不多的行星暂时定居,并获得燃料和相应的资源,来研制曲率发动机。

所有人都明白曲率引擎对于星际航行的意义。

但是计划终归赶不上变化,当蓝色空间号接近一颗编号为DX7746的恒星时,奇妙的一幕吸引了舰上所有人的注意。

蓝色空间号的首席工程师是来自俄罗斯的巴卡洛夫先生。他时常喜欢在战舰的观测台,向周围的星系瞄来瞄去。

这一路上他确实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大约50年前,他因为某个偶然事故被突然解除冬眠。在完成维修后,他决定看看周围的星系。

当时战舰正在以低速掠过一颗拥有3个行星的单恒星星系。他用望远镜观察着每一颗恒星。

在第三颗行星上,他发现了一片莫名明亮的区域。他随后将视野拉近到极致。

他发现那片明亮的区域十分诡异,并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更像是人工文明的迹象。

然而明亮的区域只存在了不到1分钟,然而没有任何征兆,亮光突然熄灭。行星再次回归了它原本的暗紫色容貌。

“也许是一个在极力隐藏自己的弱小文明吧。。。”巴卡洛夫自言自语道。之后他就再次回归了冬眠。

而这次巴卡洛夫再次被唤醒,并不是由于一些工程上的原因。他作为战舰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原本在地球就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他被告知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巴卡洛夫一向对奇闻异事充满兴趣。

当他进入到观测大厅内,另外2名舰上的物理学家已经在这里很久了。

透过似有似无的落地窗,另外两名物理学家盯着前方一颗编号为DX7746的恒星。

2名物理学家分别是来自原大中华联邦的少傅和来自原欧盟的托马斯杨。

“有什么发现?”巴卡洛夫迫不及待的问道。

托马斯没有答话,指了指面前的星系右侧的方向。

“拉近视野。”少傅挥了挥手。

一幅取自200亿公里外的图像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大厅内。

之前由于恒星的光亮导致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个位于恒星周围一侧的奇怪的球体。

当计算机智能调暗了恒星的亮度后,一个圆圆的,泛着七彩光芒的圆球显现了出来。

按照恒星的比例来看,圆球大小和地球上的半个澳洲大陆相当。

圆球看起来较为稳定。上面不断闪现着忽明忽暗的光点,仿若整个银河系被压缩进了这个球体之内。

“天哪,这是什么?”巴卡洛夫惊道。

“不知道,所以我们想进一步去观看。”少傅说道。“忘了告诉你,我们在半个月前就发现了这里。所以向舰长提交了申请。战舰已经完成了减速。我们会低速掠过这个编号为DX7746的星系。然后他们允许我们乘坐小艇接近那里,去一探究竟。”

“不,你们疯了,你们要到恒星附近吗?那个圆球距离其中的一颗黄矮星太近了。你们会被烧死的!”

“不会的。”少傅和托马斯异口同声的说道:“看来你冬眠了这50年,错过了不少的事情啊!”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大约在巴卡洛夫回到冬眠的半年后。物理学家少傅和托马斯联名向蓝色空间号舰长提交了建议。

为了帮助科学研究。两名物理学家要求蓝色空间号分出一部分计算机资源来模拟一个物理试验室环境。整个模拟实验室面积(虚拟的)20平方公里。而进入冬眠的少傅和托马斯可以在身体冬眠的同时,将自己的大脑连入量子计算机模拟出的物理实验室。

在虚拟的实验室中,一切都严格遵循真实世界中的已知物理规律。这样,两位物理学家就可以在虚拟的实验室中进行非基础科学的研究。

所谓的非基础科学指的是量子层面以上的科学研究,毕竟人类目前对于量子层面之下的微观世界还不是很清楚,更无法用量子计算机模拟量子效应。而蓝色空间号也不可能拥有粒子对撞机来帮助基础科学的研究。

在虚拟的环境中,少傅和托马斯完成了一系列材料学的研究。这些成果帮助完善了蓝色空间号的一些引擎和结构。

在模拟环境中,少傅和托马斯还推导出了一系列关于曲率引擎的设计理念公式。但无奈的是虚拟的环境无法帮助他们进行试验验证。因此他们急于寻找合适的行星,进行粒子对撞机的建设。

除此之外,少傅和托马斯一同完善了量子力学的一系列标准模型,尽管理论听起来完美无缺,但同样无法进行试验验证。

现在,少傅和托马斯向巴卡洛夫解释了这50年的事情。

“所以呢?”巴卡洛夫耸耸肩,“你们还是没有说明,你们如何才能接近那颗恒星。”

“额,”少傅顿了顿,“其实我们现在确实还办不到。但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给我们1年时间。我们可以立刻将其化为实物!”

“哦?什么办法?”

“是这样的。”少傅开始解释起来。“你还记得三体人的水滴吗?”

“当然记得,就是那个小玩意毁掉了人类舰队。”

“这种材料,在我们的理论框架中已经被完善好了。”

“你是说?”

“是的,”少傅说道,“这之前的50年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水滴的研究。毕竟舰上只有我们两个科学家。我们耗费了不少时间。建立了一套可以制造水滴的理论图纸。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定居,并取得相应的原材料。我们可以制造出水滴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接近到那么靠近恒星的位置。”

“而我们这次驾驶太空艇只不过是到一个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去观察下那个七彩的球体。”托马斯补充道。

“原来是这样啊,那么带上我吧。”

“当然!”托马斯和少傅点了点头,“不然为什么把你从冬眠中唤醒。”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那之后,原本的计划便被彻底打乱了。

一艘太空小艇驶离了蓝色空间母舰。飞船上搭载着三位科学家和两名随行士兵。

小艇掠过了几颗矮行星,在距离其中一颗黄矮星大约0.1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停下了。

到了这里来观察七彩球体,炫目的颜色异彩纷呈。从球体上,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些东西。

上面有大大小小十数个类似于银河系的星团。有些有多到眼花缭乱的悬臂数量。而最少的一个只有3个大型悬臂。

望着这美妙的一景,物理学家们和士兵都看呆了

这俨然如同一个微缩的小宇宙。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似乎没有人可以解释清楚。

“还能进一步吗?”巴卡洛夫问道。

“不行了,再进,我们会受到恒星风暴和抛射出的高温物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处于较为危险的地方了。”

“可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只是站在这里根本不能了解清楚。”

“我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就把我们的基地建立在这里,方便我们研究。”

“这,”两个士兵插话道,“这怎么行。我们原本的目标是DX7748,那里有一颗极为同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我们原计划不是这样的。”

“那我就直接向舰长提议吧!”

“喂,你们两个家伙不要得寸进尺。”士兵抗议道,“之前你们提出占用战舰的计算机资源帮助你们进行研究,舰长就破格同意了。你们还想怎样?”

两位物理学家摇了摇头,“普通的士兵怎么能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说不定通过研究这个光球就能带给我们一样意想不到的东西呢?”

“你们够了!”士兵喊道,“我们只想找个稳定的地方待下来。你们不是也想有个稳定的地方来研制曲率引擎吗?”

“我看这里也不错。”托马斯指了指目前的DX7746星系中一颗行星旁的一颗卫星。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最终舰长再次同意了。蓝色空间号花了10天的时间进行转向,将战舰掉头飞回了DX7746星系内。

战舰停靠在了目标卫星上的一个较为宽阔的地方。

到达了卫星上之后,所有人都惊喜的发现了一个事情。

在卫星的陆地上,浅浅地覆盖着一种蕨类植物。这种植物分为大概5个亚种。

除此之外,在这颗卫星的浅滩水域里,存在一种类似于三叶虫的早期高等碳基生物。这说明这颗卫星处于地球寒武纪生命爆发阶段之后,这意味着这颗卫星将有极大的潜力,通过人为改造,成为一颗宜居星球。

这样令人惊喜的发现打消了一些士兵对于计划被临时改变的不满。

“看来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在我们太阳系周围并不是一件稀有的东西。”舰长望着生机勃勃的大地说道。

“其实这很好理解,在地球上,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人类所接收到的来自恒星的电磁波信息有限。再加之行星本就渺小。因此人类长时间对于地外星系的行星的了解甚少。人类曾一度认为地球的环境是一个亿万分之一的巧合。但其实生命的形成远没有人类原本想象的那么苛刻。”

“是啊,三体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那万余次毁灭重生之后,依然活了下来。”舰长感慨道。

300多光年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确实足够遥远。但是较之整个银河系来看,这距离地球300光年的地方完全就如同自家后院一样。

而现在,幸存的蓝色空间号的人类在地球的后院重新开发出了一片新天地。

“现在我们要开始展开对于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研究了。”物理学家们表情坚定地说道。

蓝色空间号的人类入住新的卫星,这一年来相安无事。星系系统很稳定。

卫星所在的行星围绕两颗恒星公转一周大概花掉2个多的太阳年。

但由于这是一个双星系统,再考虑上卫星的公转和自转。天、昏、夜的计算非常麻烦。

一般来说,一年中,天出现的时间大概是昏、夜出现时间总和的1.5倍多。而昏、夜的总出现时间差不多。

但由于天、昏、夜交替出现显得没有什么规律。因此生活在卫星上的人们不是按照白天起床,晚上睡觉的方式生活。他们依靠原子钟计时,每过16个地球小时就休息8个地球小时。

少傅看起来是个研究狂。他选择每过16个小时休息4个小时,然后再起来工作。

在这样昼夜无序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反而显得异常规律。

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略微高于地球。人们在户外可以不戴氧气瓶最多活动2个小时。

星系的一年中,卫星表面最高气温可能达到摄氏75度,而最低气温大概在摄氏零下46度。当然这是就卫星一面而言。

有趣的是,由于凑巧的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有一面的气候永远优越于另一面。这一面的最高气温在摄氏60度左右,而最低气温在零下38度左右。并且极端气温季节只持续1/5的双星年。

也就是说一年中大概有4/5的时间处于稳定气温的恒温时期。恒温时期时,地表温度保持在摄氏零上10度左右。

自然,蓝色空间号选择了更加优越的一面驻扎,这一面的生物规模和种类也更多。

除了3为科学家,巴卡洛夫、少傅、托马斯杨在临时基地内进行紧密的研究外。多数舰员带上步枪在野外探险。

不过携带步枪显然是多虑的,这样一个生命初期阶段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大型猛兽的。

也许是由于相比太空漂流,稳定的环境太优越安逸了。一些舰员开始进行一些神农尝百草的作死行为。他们试着吃一些本地的蕨类食物。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在付出了12名舰员的生命代价后,大家总结出了4种可以吃并且味道不错的植物,还有16种不好吃的植物。剩下有10余种是有毒的绝对不能吃的东西。

舰长后来将印有植物分辨技巧的手册分发给了每一位舰员,帮助他们采集野味。

不过由于一开始手册的绘图质量有些底下,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有一次,一个舰员意外食用了一种自己体质过敏的食物,导致香肠嘴肿了一个礼拜。

后来舰长建议,大家在食用野菜之前,先做一些化验。蓝色空间主机中包括每一位舰员的信息,身体状况,以及过敏史信息,当确定自己可以食用后再吃。

舰长的建议提出后,香肠嘴士兵猛拍大腿:“额取,里肿么不找缩。害的额连话丢索不利落!”

由于有了稳定的环境,一些舰员开始自发搞造小人的活动,不过为了秩序和基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造小人的活动被严格限制。

想造小人,首先要摇号。每对couple只能摇中了才可以造。

还分为单号和双号,单号只能上半年造,双号只能下半年造。

摇号的方法很简单。

将一堆衰变概率为50%的粒子置于容器中,一旦粒子衰变就会触发电子开关。

电子开关一旦被打开,一瓶盛有腐蚀性液体的瓶盖便会打开,在暗箱里放着一个印有猫的图案的卡纸,腐蚀性液体会腐蚀掉猫图卡纸,然后“猫”就死了

而参加摇号的需要猜里面的“猫”死没死,猜中了就可以随即获得一个单号或者双号。

(画外音:这摇号方法尼玛哪里简单了)

(画外音2:薛定谔:我家的猫跟你什么仇什么怨!)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定居卫星后两年,原本的科研遇到了瓶颈。少傅和托马斯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原本对于水滴的设想不成立。如果想继续研究,必须完成对基础科学的突破。

这意味着粒子对撞机不得不建,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蓝色空间号携带的资源有限。为了制造粒子对撞机,舰员不得不分出一批进行资源采集。剩下的一些人开始恶补物理工程学知识,以便帮助制造对撞机。毕竟原本的物理学家只有三个人。

整个蓝色空间号上的舰员人口千人有余。为了避免生理问题带来的影响,全体舰员再次进入冬眠装置,唯独将大脑连入模拟计算机环境中,在虚拟世界进行工程知识的学习。

当学习队伍在冬眠中学习半年后,换采集队伍学习,而原本的采集队伍进入冬眠舱学习。这样轮替工作。

大学习和大采集时代持续了3个双星年。之后全体舰员退出了冬眠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对于强子对撞机的建设中。

由于苛刻的资源限制和人手不足,对撞机建设花费了10个双星年的时间。

对撞机被设置在卫星优越面的浅层地下,一个长达40公里的环形装置。

在对撞机建设过程中,少傅、托马斯和巴卡洛夫一直处于冬眠状态。以便在粒子对撞机建成后指导研究。

整个对撞机建设落成后,第一代造小人计划也成功了。原本在蓝色空间号刚刚驻扎卫星时造的一批小人已经长到了大约20岁的年纪,这些年轻一代有些颇有科学家的潜质。而剩下的都成为了战舰的新一代骨干。

这批外星出生长大的新人相比来自地球的或是在星舰上出生的人更加幸福一些。一是由于卫星的环境相比资源紧紧巴巴的星舰更优越一些,二是这些新人没有关于地球故乡的任何记忆,自然就免去了思乡的烦恼。

不同于来自地球的老人们,有时他们会坐在野外的地上,望着太阳系的地方发呆,回忆着几百年前的一幕幕。然而这些新人似乎更加乐观一些,他们普遍充满了开拓新世界的斗志,而人类灭亡的悲剧在他们听来只是遥远的传说而已。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粒子对撞机落成一年后。少傅、托马斯和巴卡洛夫再次会唤醒,他们现在可以利用对撞机展开基础科学的研究了。

走出星舰冬眠舱后,托马斯深吸了一口气:“没有智子的世界真是美好啊!”

这之后,一次次的实验展开。

大约在对撞机建成5年后,人类的基础科学获得大的突破。

通过对撞实验,科学家近一步完善了希格斯的标准模型。详细总结了粒子在希格斯场中被赋予质量的模型公式。

在那之后,引力子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统一理论的希望。引力子同属基本粒子的一种,但是由于引力子以一种不易察觉的隐形存在方式存在于夸克的内部,使得引力子常年成为物理学界的单方面预言。

少傅和托马斯的实验直接验证了量子的理论,引力子确实是一种自旋为2的玻色子。同时否定了超引力模型所预言的自旋为3/2的费米子的存在。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呈线性关系。即重力常量恒等于6.67x10^-11,但事实不然。

在物体质量一定时,所受的重力受到夸克内部引力子的密度和排列方向的影响。因此如果改变引力子的密度和排列方向,可以直接导致重力常量G变化。

在引力传播时,物体之间会进行自发不间断的交换引力子的行为。而大量引力子的传播形成引力波。

而同时,引力子还在间接地影响着其他三种作用力:电磁力、强核力、弱相互作用力。

由于在无外界干扰下,引力子的排列恒定,因此以以前人类的视角来看,外有引力是全宇宙适用的恒定规律。但引力子的发现使得这种观念发生了改变。

引力子的排列密度可以影响引力的适用范围(引力波所能传播的最远距离),而引力子的排列方向则可以影响常量G。

少傅所设想的水滴理论是这样的。通过改变引力子的排列密度,将其传播范围限定在原子半径10倍的微观范围内。通过减少的引力作用来平衡掉原子之间的电磁作用力。使得强核力作用溢出。从而制造出水滴探测器。

由于在无外界影响下,引力子排列永远倾向于致密和有序的结构方式,因此需要在水滴探测器中,设置一个发生器,不断通过施加外部力场来打散引力子的致密排列。

至于三体人的水滴原理是不是这样的无从得知,但至少地球人的水滴制造出来了。
滑而不稽则罔,稽而不滑则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返回列表